? | ||
購買進口儀器、試劑和耗材——就在始于2001年的畢特博生物 www.603041.com |
生物谷-BIOONNEWS 上海訊 2012年1月7日下午,國際著名分子生物學家、歐洲生物技術聯盟主席、比利時根特大學Marc Van Montagu教授與媒體見面。Marc Van Montagu教授就目前全世界范圍內對轉基因植物的安全性和及其未來的發展作了介紹。新聞晨報、東方早報和生物谷等多家知名媒體應邀參加。生物谷記者就公眾關心的轉基因農作物對人類和環境的安全性,聽取了Marc Van Montagu教授的看法。 1983年,Marc Van Montagu教授和他的同事Jeff Schell教授一起發明了農桿菌介導植物轉基因的方法,該方法是目前全球科研人員獲取轉基因植物最成熟的技術之一。他們的發現為植物遺傳學和農業的發展帶來的革命性的變化。 Marc Van Montagu教授介紹說:“植物轉基因技術是一種對人類和環境安全、無風險的科學技術,這在全世界范圍內的科學家和學術團體中是得到共識的。”利用這種技術能夠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增強農作物對病蟲害的抗性和提高農作物對環境的耐受性等,從而減少砍伐森林以增加耕地面積的現象、減少化肥和化學農藥的施用和擴大農作物的種植范圍等,因此受到了大部分國家的支持和歡迎。但是仍然有許多人反對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這是由于公眾對植物轉基因技術的不了解而產生的擔憂。 “轉基因作物已經種植了25年之久,到目前為止人們還沒有發現轉基因作物對人類和環境產生任何危害”,Marc Van Montagu教授說,“其實在農業發展的歷史中,農作物都是在人為的干預下進行培育形成的,而植物轉基因技術即是新型的人為干預方法,利用這種方法能夠切實解決全世界正面臨的人口爆炸、森林大面積砍伐和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實際上,由于轉基因作物使得產量提高和農藥使用量減少等原因,農民和消費者都獲得了更多的實惠,環境污染的程度也降低了。 Marc Van Montagu教授稱,“只要正確的使用植物轉基因技術,就不會對人類和環境產生危害。”實際上,通過傳統育種方法獲得的新品種農作物,如果技術使用不當,同樣可能對人類和環境具有危害性,因此也需要通過安全性評估之后才能進行大面積的推廣應用。相對于傳統育種的方法來說,植物轉基因技術是獲得優質高產農作物品種最便捷有效的方式。植物轉基因技術僅僅是現代生物技術中的一種,任何一種新的生物產品例如藥物和疫苗等都是利用生物技術生產,并通過安全性評估之后才應用于人體。比如,禽流感疫苗即是利用生物技術進行研發的,通過對其進行安全性評估之后才被允許應用的。因此,安全性評估是保證轉基因作物安全性的有效手段。 只要了解了植物轉基因技術的原理,對于轉基因作物的安全性的擔憂完全是可以消除的。基因是生物體內傳遞遺傳信息的物質,能夠編碼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質,從而使生物具有某種內在或外在的特性。任何生物體內的基因都是由小分子脫氧核糖核苷酸組成的大分子物質,平時我們吃的任何食品中都含有基因或者基因的降解物。轉基因作物一般通過2種分子機制產生人類所期望的特性。第一種即將其它物種的基因轉移到農作物中,使該農作物獲得新的特性,這種途徑獲得的就是受到較多爭議的轉基因作物,但是通過安全性評估能夠保證其對人類和環境的安全性。比如,轉Bt的農作物即是將原本是細菌中的Bt基因轉移到農作物中使農作物獲得抗蟲的功能。Bt蛋白已被證明只對昆蟲具有毒性,對人類和其它脊椎動物沒有毒性。這種基因原本就存在于自然界中,轉Bt的農作物也被證明對生態環境是沒有危害的,由于降低農藥的施用和其對害蟲專一性的毒性反而保護了生態環境。第二種是通過改變農作物自身基因的表達方式來改變農作物的特性,這種與傳統育種的途徑其實是異曲同工,對人類和環境一般不具有風險。比如,通過促進控制產量的基因的表達提高農作物的產量。而且目前已經具有非常詳實的科學數據對上述論點給予支持。 “中國已經在轉基因植物的研究中投入了大量的研究經費和科學力量,如果不去利用這些成果的話,這些投入的經費和人力資源就被浪費了,而且這些技術如果被外國申請了知識產權的話,對中國的經濟和科學的發展都是不利的。中國正在培育超級水稻,這種培育的速度很慢,而且仍然需要使用化學農藥防治害蟲。轉基因水稻不僅能夠提高產量,同時也能夠保證質量,最大限度地滿足市場的不同需求”,Marc Van Montagu教授最后對中國轉基因作物種植現狀提出了建議。(生物谷Bioon.com) 版權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護本文涉及到的人物(采訪對象或原始作者)的隱私權,其聯系方式暫不公開,讀者如果有任何專業上、商業上的交流愿望或咨詢咨詢,請聯系生物谷|BIOONNEWS(editor@bioon.com)代為轉達。 |
購買進口儀器、試劑和耗材——就在始于2001年的畢特博生物
www.603041.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