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丙型肝炎抗體試驗于1990年在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DA)首次注冊,自那時起,新版的此類試驗和其他FDA批準的抗一HCV試驗已廣泛運用于臨床診斷和無癥狀病人的篩檢。
CDC建議對于被認為具有HCV感染血清學證據的人,如其只是抗一HCV篩檢陽性的話,應由更為特異的血清學試驗(如重組免疫印跡試驗[RIBA])或核酸試驗證實。然而。對于抗一HCV的檢測,大多數實驗室只根據篩檢的陽性結果報告為陽性,而不用更為特異的血清學和核酸試驗對這些結果加以證實,除非送檢醫師要求。
實驗室不開展旁證試驗的原因很多,包括缺乏實驗標準、對篩檢和旁證試驗的開展及結果解釋缺乏理解、以及其高額費用。在建議的抗-HCV檢測程序中包括了使用篩檢陽性是s/co比值(signal-to-cut-0ff)。以減少需要旁證試驗標本的數量和提供更可靠地反映受檢者真實抗體狀態的檢測結果。
現有的抗一HCV篩檢法:在美國使用的經FDA注冊或批準的抗一HCV篩檢試劑盒包括三種免疫法:二種酶免疫法(HCV EIA 2.0、HCV ELISA 3.0)和一種加強的化學發光免疫法(CLA)。所有這些免疫法都使用HCV一編碼重組抗原。
現有的旁證試驗:旁證試驗包括一種血清學抗一HCV試驗和檢測HCV RNA的核酸試驗(NATs)。在美國唯一經FDA注冊的抗一HCV的旁證試驗是重組免疫印跡試驗(RIBA)。此方法既使用HCV一編碼重組抗原,也使用合成肽。因其是一種血清學試驗,可用抗一HCV篩檢試驗中使用的同一血清和血漿標本進行此項試驗。 臨床實驗室
FDA批準的用于HCV RNA定性檢測的診斷性NATs。運用逆轉錄酶鏈反應(TR一PCR)擴增技術,包括AMPLICOR丙肝病毒(HCV)試驗(2.0版)和COBASAMPLICOR丙肝病毒試驗(2.0版)。運用這兩種試驗檢測HCV RNA要求按適合NAT的方式收集、處理血清和血漿標本,并在具有專項設施的實驗室進行。
篩檢免疫法試驗結果:抗一HCV檢測包括最初的免疫法篩檢。解釋抗一HCV免疫法的陽性反應結果標準以臨床研究數據為基礎。對于HCV EIA2.0、HCV ELISA3.0而言。呈陽性反應的標本分麗組進行再檢。如果每組試驗都呈陽性反應,標本即被認為雙陽性,即篩檢陽性。對于QA8而言,只要其中一份標本具有陽性反應即可認為篩檢陽性,不需要重檢。
HCV EIA2.0和HCV ELISA3.0特異性在99%以上。然而。在低感染率人群中,高達99%的特異性也不能保證理想的陽性檢測結果。在抗一HVC流行率<10%的免疫活性人群中,HCV EIA2.0和HCV ELISA3.0的假陽性率平均約為35%(15%一60%)。在免疫抑制人群中(如血液透析病人),假陽性率平均約為15%。基于這個原因,不能僅僅依靠抗一HCV篩檢陽性結果判斷一個人已經感染HCV。更為確切地說,篩檢陽性結果應由一項更具特異性的旁證試驗證實。.
血清學旁證實驗結果:重組免疫印跡試驗(砌隊)這種高特異性的抗一HCV旁證試驗運用于檢測篩檢陽性標本,檢測結果解釋為陽性j陰性和不確定。RIBA陽性結果解釋為抗一HCV陽性,雖然抗一HCV的存在并不能區分現有感染和既往感染,但明確的抗一HCV陽性結果表明應對HCV感染進行會診和醫療評估,包括對病毒的存在和肝病的進一步檢驗(如核酸試驗檢測HCV RNA和檢測谷丙轉氨酶[ALT])。抗一HCV試驗在其結果明確為陽性后一般不需要重檢。
clin-lab.com
RIBA陰性解釋為抗一HCV陰性,并表明篩檢試驗結果為假陽性。具有代表意義的是,抗一HCV試驗結果陰性(篩檢陰性和RIBA陰性)的人員被認為未感染,然而,在感染后第一周內抗一HCV檢測結果可能為假陰性(即在抗體可檢測出前和血清陽轉期問),雖然HCV RNA在暴露后早期(1—2周)就可檢出。很少有人在暴露后抗體延遲數月才陽轉。在一些HCV感染自愈的人員中,抗一HCV下降到可檢測水平以下。有時HCV慢性感染者(包括免疫抑制者)的抗一HCV呈持續性下降。檢測出HCV RNA可能是感染的唯一證據。
RIBA結果不確定表示抗一HCV不確定。最近在正處于血清陽轉期的感染人員中發現有抗一HCV旁證試驗結果不確定的情況,這種情況有時也發生在HCV慢性感染者中。不確定也可表示篩檢結果假陽性,這也是HCV感染低危人群中此種結果的最常見的解釋。虛男采集一份標本,對抗一HCV作再次檢測(1月后)或檢測HCV RNA。
核酸旁證試驗結果:檢測HCV RNA的核酸試驗可用作檢測抗一HCV的旁證試驗。它們運用于急性和慢性HCV的臨床診斷、慢性丙肝病人的評估和管理。
如果NAT試驗陽性且篩檢結果也陽性。NAT就有既能檢測出活動性HCV感染,又能證實抗一HCV的存在的優點。如果NAT試驗陰性,而篩檢試驗陽性,那么HCV抗體或感染狀態就不能確定。這時就需做RIBA試驗,以證實抗一HCV的檢測結果和決定是否需要會診和醫療評估,而如果抗一HCV篩檢試驗結果被證明為假陽性(如RIBA陰性)。那么就不需要作進一步的評估。而如果抗一HCV篩檢試驗結果經RIBA證實為陽性,那么就需要進行醫療評估。包括系列的HCV RNA和ALT活性測定。
clin-lab.com
有這樣的情況存在,即一個處于活動性HCV感染期的人,其HCV RNA的檢測結果可能為陰性。隨著急性感染期抗一HCV滴度的增高,HCV RNA的滴度下降,因此一些丙肝急性感染期病人的HCV RNA也就不能檢出,但這種情況是短暫的,慢性感染可能出現。另外,在慢性HCV感染人員中觀察到HCv RNA的陽性結果呈間斷性。因此,在缺乏進一步臨床信息的情況下,一次HCV RNA陽性結果的意義就不明確。是否需要進一涉的醫療評估須通過證實抗一HCV狀況來決定。
HCV RNA檢測結果陰性也可表示感染自愈,在成年期(45歲以上)感染HCV的抗一HCV陽性者中,15%一25%的感染明顯自愈,兒童期和青年期感染的抗一HCV陽性者中這一比例較高(40%一45%)。為了明確HOT感染是否自愈,HCV—RNA的檢測結果應多次證實為陰性。然而,此類后續試驗只在經血清學實驗明確為抗一HCV陽性的人員中需要。
利用篩檢陽性deo比值確定是否需要旁證實驗:對早期眥HCV EIA檢測自愿獻血者血樣結果的分析表明,重復陽性反應的s/co的平均比值可用于預測旁證實驗的陽性結果。利用HCV ELISA3.0檢測自愿獻血者血樣也得到類似數據。在這些分析中,24,700份重復呈抗一HCV陽性反應血樣的s/co比值與其RIBA3.0結果進行了比較,共64.O%的血樣呈RIBA陽性,平均deo比值為1.0—2.9的RIBA陽性血樣的比例為5.8%;平均s/co比值為3.0—3.4的比例為37.1%;平均deo比值為3.5—3.7的比例為67%;平均s/co比值為3.8—3.9的比例為88.1%;平均s/co比值大于4.O的比例為94.1%。。 clin-lab.com
CDC還從其它人群另得到了一些數據,以判斷能否確定一種特異的s/co比值,而這種比值能預測當時95%以上的真抗體陽性結果,而不管檢測人口抗一HCV陽性率和人群特征。經評估的抗一HCV篩檢試驗是二種FDA注冊的EIAs(HCV EIA 2.0和HCV ELISA3.O)和一種FDA批準的CIA(VITORS抗一HCV試驗)。
EIAs:所有EIA篩檢陽性的標本都由RIBA3.0進行了檢測,并且每份篩檢陽性標本的HCV RNA還由下列兩種或以上的方法進行了檢測(轉錄擴增[TMA]、AMPLICOR和套式RT—PCR。利用了由CDC主持的無癥狀人群抗一HCV血清流行率研究的血清標本的檢測結果,抗一HCV血清抗體流行率從0.8%到25%不等。
篩檢試驗陽性并由RIBA證實為抗一HCV陽性結果的比例隨著人群中抗一HCV流行率的增加而增加,相反,篩檢試驗陽性,但RIBA證實為假陽性(陰性)或不確定的比例與血清流行率呈負相關。
對于每一個研究組,篩檢試驗結果陽性且RIBA陽性的比例隨著篩檢陽性的平均s/co比值的增加而增加。在這些數據的基礎上,不同血清流行率人群中篩檢試驗陽性≥3.8的平均s/co比值預測的RIBA陽性的比例高達95%以上。篩檢結果陽性≥3.8的平均s/co比值預測HCV RNA陽性的比例也很高,雖然這一比例比RIBA陽性的比例略低。
這些結果表明對于已注冊的EIA。報告平均s/co比值≥3.8篩檢陽性的標本為抗一HCV陽性能在很大程度上預測真實的抗一眥V狀況。報告抗一HCV結果前的旁證實驗往往局限于那些平均s/co比值小于3.8的篩檢陽性標本。這一方法的可行性來由自其s/co比值小于這個臨界值的高危人群標本的比例有限(2.4%)而得到迸一步的保障,當按照推薦的方法對感染人員進行抗HCV檢測時,僅有少數標本需要再檢。 clin-lab.com
CIA:對4組CIA篩檢陽性(即VITROS抗一HCv陽性反性)的標本的s/co比值與RIBA3.0結果之間的關系進行了評估。這4個組包括162名血清抗體流行率極低的自愿獻血者;163名低抗體流行率人員;219名抗體流行率呈中等程度的透析病人和689名抗體流行率高的住院人員。
總的來講,獻血者中CIA篩檢陽性且RIBA檢測陽性標本的比例為77.8%;低抗體流行率組為74.2%;透析病人組為86.3%;高抗體流行率組94.5%。在經CDC評估的兩項EIAs檢測的標本中觀察到的s/co比值與RIBA陽性之間的直接關系在CIA檢測的標本中同樣觀測到。然而,通過VITROS抗一HCV得到的篩檢陽性s/co比值的分布范圍比通過HCV EIA2.0和HCV ELISA3.0得到的大。因此,能在較高程度上預測RIBA陽性的s/co比值其自身也高。在應用VlTROS抗一HCV時,≥8的s/eo比值能預測95%一98%的篩檢陽性標本RIBA陽性。s/o比值低的CIA標本的比例與抗一HCV流行率呈負相關(即4.9%的在高流行率組:8.7%的在中等程度流行率組;21.5%在低流行率組),這些結果表明對于FDA批準的CIA,篩檢陽性的旁證試驗也可局限于s/co比值低(<8)的標本和感染危險增加的人群,不到5%的標本的s/co比值低于這個臨界值。
實驗室抗一HCV檢測和結果報告程序:所有從事抗一HCV檢測的實驗室應運用FDA一注冊或批準的抗一HCV試驗,并按照制造商的說明開展初檢。 clin-lab.com
●篩檢陰性(即無陽性反應)標本不需進一步檢測,可報告為抗一HCV陰性。
●篩檢陽性標本需要進行血清學和核酸旁證試驗。
實驗室工作人員應1)根據篩檢陽性s/co比值確定旁證試驗,2)對所有篩檢結果陽性的標本進行的旁證試驗。一對于需要進行旁證試驗的篩檢陽性標本,在得到旁證試驗結果前不得報告抗一HCV結果。
根據篩檢陽性s/co比值的旁證試驗:
●實驗室只能使用經評估用于此項目的篩檢試驗,這種試驗的高s/co比值已證實能預測檢測當時所有受檢人群中95%以上的旁證試驗陽性結果。
●篩檢陽性且s/co比值高的標本可報告為抗一HCV陽性,不需要旁證試驗。
●結果報告應附有旁證試驗未進行的注釋,其內容包括s/co比值高的標本通常(95%)確定為陽性,但每100份這樣的標本中,不到5份為假陽性。應通知送檢醫師需要進行更為特異的試驗,如果需要的話。
●篩檢試驗陽性且s/co比值低的標本應進行旁證試驗,一般選擇RIBA。
所有篩檢陽性標本的旁證試驗:
●僅需RIBA;或
●NAT,如NAT試驗為陰性,隨后應進行RIBA。選擇旁證試驗時應考慮血清學旁證試驗
●RIBA可用篩檢試驗的同一標本進行。
●RIBA是證實篩檢陽性且s/co比值低標本抗一HCV狀態效益最好的方法。. 臨床實驗室
●RIBA結果用來報告抗一HCV結果。核酸旁證試驗
●NAT可在具有專項設施的實驗室進行。
●血清或血漿標本應按適合NAT的方式采集、加工、保存,以減少假陽性結果的產生。
●由于試驗的變異性,嚴格的質量保證和控制應成為開展這種試驗的臨床實驗室的操作標準。
●建議進行熟練程度的試驗,包括監視假陽性結果。
●如果Hcv RNA結果陽性。可報告為存在活動性HCV感染和抗一HCV陽性
●HCV RNA結果為陰性時,需進行RIBA,RIBA結果可用作抗一HCV結果報告。
文章來自臨床實驗室儀器信息網(www.Clin-Lab.Com) - 詳文鏈接:http://www.clin-lab.com/html/zhuanti/yigan/201003/28-19206.html |